“十四五”時期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著力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按照《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發展智能建造的部署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通知,選取北京市、武漢市等24個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積極探索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試點自公布之日起,為期3年。
武漢市作為試點城市,下一步將出臺《武漢市智能建造實施方案》,明確試點城市建設實施工作目標和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城市試點工作:
一 完善政策體系
按照國家、省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建立符合武漢市實際發展情況的方針政策體系。
二 培育智能建造產業
1 發展數字設計
明確BIM技術實施范圍和要求,保障BIM技術應用費用,強化工程建筑過程中規劃方案BIM審批、施工圖BIM審查、竣工驗收BIM備案、運維階段BIM管理,形成涵蓋設計、生產、施工環節的數字化管理體系。
2 推廣智能建造
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建造產業,加大引進和培育智能建造系統集成設計研發、物聯網技術和產品開發、智能建造技術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
3 推動智能施工
鼓勵企業研發應用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劃系統,自動采集項目相關數據信息,結合項目現場條件,對項目管理、施工做出智能決策或提供輔助決策的數據。
三 建設試點示范工程
積極發揮試點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每年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業化應用項目。
四 創新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質量、安全、造價監管模式與機制。建立預制構件質量追溯系統,在系統中實時錄入原材料檢驗、生產過程檢驗、部品生產入庫和部品運輸單等信息,實現全過程質量責任可追溯。
五 打造智能工廠
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部件為基礎的專業化、規?;?、信息化的生產體系,推動裝配式生產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工廠轉型。
六 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研發成果,引導企業依托項目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七 完善標準體系
支持產、學、研、用相關單位加強交流合作,進行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研究,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等方面,開展BIM技術標準、裝配式建筑相關技術標準、智能設備技術標準、智慧施工技術標準等領域標準編制工作。
八 培育專業人才
支持高校與企業共建專業學院、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實訓基地等,為智能建造培養儲備人才。
全面提升我市智能建造水平,加強城市治理方式創新,加快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和智慧運維,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筑,以科技創新推動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構建良好的產業創新生態,加速推進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和品質。
試點的主攻方向和預期目標
試點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促進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解決工程建設存在的生產方式粗放、勞動力緊缺、資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問題,更好發揮建筑業對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支點作用。
試點預期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提升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重點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建筑產業互聯網、建筑機器人、智慧監管六大方面,挖掘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加強對工程項目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等全要素數字化管控,形成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建造方式。
二是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廣州、深圳、蘇州等城市在試點方案中明確提出,推動建設一批智能建造產業基地,加快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帶動自主創新軟件、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為穩增長擴內需、壯大地方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培育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骨干建筑企業,增強建筑企業國際競爭力。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智能建造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鞏固提升行業領先技術,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建筑企業,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通過科技賦能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本次選取的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產業基礎好、政府積極性高,具有較強的引領帶動能力,在試點目標框架下因地制宜制定了試點實施方案,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試點任務。
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指導各試點城市出臺產業支持政策,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高標準落實各項試點目標任務,力爭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評價的工作成效,為全面推進建筑業向新型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本次選取的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保定、河北雄安新區、沈陽、哈爾濱、蘇州、南京、溫州、嘉興、臺州、合肥、廈門、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佛山、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
數字建筑步入黃金發展期
作為建筑大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7.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4%。
但是,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建筑施工面臨著低效率、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高質量安全問題發生率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建筑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行業正在圍繞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進行產業布局。
我國經濟正在向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礎、以數據為生產要素、以產業互聯網為賦能載體的新經濟邁進。新基建將推動整個國家從信息化走向全面數字化,抓住這個機遇,將加快中國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在建筑行業,數字建筑已經上升到一個戰略性的重要地位,也將重塑企業的競爭力。
數字建筑不僅僅是信息技術和系統,而是與生產過程深度融合的新的生產力,必將驅動建筑產業的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升級,建立全新的生產關系,為產業鏈上下游各方賦能的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也是實現建筑產業多方共贏、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
當前,建筑數字化還處于起步階段,如何盡快運用建筑數字化促進企業轉型轉型升級的路徑是擺在面前的重大課題,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調查,并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現狀優化路徑。數字建筑將朝著虛擬實境化、整體協作的方向發展,數字化的進程將會滲透到建筑過程的每一階段,未來的數字建筑將是全方位的數字建筑。
也有專家表示,我國建筑智能化行業市場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之后,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長態勢發展,當前,建筑業正在圍繞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進行產業布局,未來,隨著5G、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智慧建筑行業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行業市場規模還會逐漸增大。